新闻中心
打造两轮换电基础设施 换电市场竞争白热化
打造两轮换电基础设施 换电市场竞争白热化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日均两轮出行次数超过10亿,其中电动车(含共享助力车)达7亿次。在充电补能的市场刚需驱动下,一种通过将电池充电置于充换电一体柜这一新型的充换电设施的模式,正逐步将居民分散式、自主性的充电行为转变为“车电分离”“柜电一体”,吸引传统电动车企业、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场布局。
2019年,哈啰出行携手宁德时代、蚂蚁金服组建合资公司,铺设两轮换电基础能源网络。截至2021年8月31日,哈啰出行旗下品牌小哈换电覆盖城市超过300个。今年7月,中国铁塔宣布其换电开通城市260个,部署换电网点超过4万个,服务用户已突破50万。今年10月,雅迪电动车上线智能换电平台,并推出换电定制版的电动车。同期,美团也被曝与第三方电动车换电公司联合推广线下换电柜,并已上线了相关门店。
“现在市场的参与者分为几类: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如中国铁塔,互联网企业如哈啰,以及传统两轮电动车或电池领域的企业,他们和换电企业联合试水铺设换电服务。”胡斯武对南都记者介绍。“我们把打造两轮换电基础网络设施,定义为民生基建工程。”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换电与其产业生态息息相关,随着接下来换电市场越来越成熟,他们也会逐步基于换电网络去带动电动车市场的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及消费升级,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风口已至。
在具体实现方式上,根据资料,小哈换电基于哈啰出行的用户大数据需求逻辑,以约1-2公里为服务半径的部署智能换电柜、换电池为主要硬件组件,建立全网“48V新国标”电池运营体系。用户在智能换电柜,通过“扫码、开柜、换电、完成”四步便捷完成换电过程。与传统充电桩相比,换电柜具有更快能源填充、更高机动性与续航里程、可规避充电带来的安全风险等特点。
以换代充,是否会对传统的线下电动车门店经销厂商带来电池销售方面的冲击?胡斯武指出,产品售卖和维修是传统电动车门店的唯二收入,而在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的转型机遇下,当换电设施落地门店后,“以换代充”能提升消费者到店频次,加速用户与门店的深度绑定,门店可以为其提供换电、车辆维修等一站式服务,“还可以融入会员运营、电商新零售等运营服务”。
智能运维也是一大亮点。据悉,为了尽可能提高部署效率和网络服务水平,小哈换电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智能布柜系统。通过确认部署城市、车辆规模、硬件型号以及运营的区域,后台系统即能对换电车辆高峰进行大数据预测,再结合POI兴趣点,绘制智能电柜资源部署图。部署后,会检测电柜运营效率,给出最优方案。